外墙保温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欧洲,最早在德国和瑞典使用。由于德国在二战期间大量建筑物遭到破坏,为了修补外墙的裂缝,人们在建筑物外墙上粘贴一层聚苯乙烯或岩棉板来修补裂缝。不久之后,人们发现这种方法不仅能掩盖裂缝,还有许多其他优点。例如,保温、隔音、防潮和居住舒适度都大大提高。
我国的外墙保温技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受限于当时的条件,主要应用在外墙保温上,开始主要在我国北方较寒冷地区应用。经过实践,在采用采暖的北方寒冷地区,外墙保温技术的缺陷日益暴露,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容易形成冷凝水,造成内墙发霉。近十几年来,我国外墙保温技术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技术无锡网站优化,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基本与世界同步。
0 1
外墙保温
外墙保温主要分为外墙保温和内墙保温两种,实验表明,30mm厚的保温层至少可以节能20%-30%,一般来说,外墙保温效果优于内墙保温。
所谓外墙保温,就是在建筑物的外面增加一层保温材料。
相当于给整栋建筑增加了一层保护衣。
优势:
1、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2、基本消除了热桥的影响,有利于维持室温稳定,改善室内冷热环境品质;
3、有利于提高墙体的防水、气密性;
4、不占用房屋使用面积,便于旧建筑节能改造;
缺点:
1、材料性能要求高,对保温材料的耐候性、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设计要求高,对保温系统的抗裂性、防水性、透气性、抗震性、抗风压性等综合要求高;
3、施工难度大,需要强大的施工队伍和技术支持。
02
外墙保温
所谓外墙内保温施工,就是在墙体室内侧增加保温材料,以降低建筑能耗,其节能原理与外墙外保温基本相同,只是施工部位不同。
优势:
1、施工简单,将保温材料施工于外墙内侧,工艺不复杂,施工简便易行;
2、保温材料的强度要求较低,技术性能要求较外墙保温较低;
3、成本相对较低,无须搭建脚手架、高空作业等费用。
缺点:
1、热桥难以避免,热桥处的外墙内表面容易产生结露、潮湿,甚至发霉、滴水;
2、内部保温必须设置隔汽层,防止墙体结露,防水箱气密性差;
3.不利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护和建筑使用寿命的延长;
4、占用房屋使用面积,不能用于旧建筑大规模节能改造。
03
老房子外墙保温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墙面大面积、不规则发霉、剥落
代表房屋:20世纪80年代前建造的砖混多层房屋
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前建造的房屋,墙体一般无保温措施,内部结构为红砖外墙、水泥砂浆找平层、油漆装饰层。由于外墙保温性能差,冬季室外气温较低时,外墙内表面温度低于室内露点(在一定气压下,空气中气态水达到饱和状态,凝结成液态水的温度),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墙体表面,造成大面积不规则发霉、墙面油漆脱落。
解决方案
为解决砖混结构外墙保温效果差南京网站优化,漏水造成墙体发霉、发黑等问题,可在施工时先抹防水砂浆,再抹保温砂浆(玻化微珠保温材料与挤塑板、聚苯板等传统保温材料相比,更加环保,使用寿命长,施工前将玻化微珠颗粒与无机胶粘剂充分混合,形成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然后再进行抹灰找平、刷漆等正常工序。此种方式使用寿命长,比较适合小户型房屋或者空间局促、需要做内墙保温的老旧房屋。
常见问题:内墙两角发霉、墙面剥落
代表性住房: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多层、高层住宅
原因
发霉、起皮的边角,恰恰是楼板与外墙连接处,由于当时采用的是外墙内保温技术,内角处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冷热桥现象,热桥位置外墙内表面凝结水分,墙漆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最终导致发霉、起皮。
解决方案
在发霉、剥落的楼板与外墙接缝处做屋顶保温处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旧房改造比较经济的办法是直接在屋顶贴一层保温板,如聚苯板、挤塑板等。但要注意:矿棉保温材料容易产生危害环境的有害物质,所以在家装时尽量不要使用!
常见问题三:外墙出现规律性黑痕,无法清洗
代表性住房: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多层、高层住宅
原因
现阶段房屋使用的内保温结构通常采用块状聚苯板材料。但保温板之间的接缝处的保温性能要差很多,传热系数大,容易形成冷热桥现象。由于这部分内表面温度较低,在寒冷的冬季,当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水蒸气就会在其表面凝结形成露珠,严重时会出现直射的清水。时间一长,空气中的灰尘、烟雾就容易沾染上去,导致该区域逐渐变黑发霉。由于保温板之间的接缝非常规则,所以黑痕也显得非常有规律,像一个又一个的格子,不仅影响美观,还容易危害业主的健康。
解决方案 1
可以采用点粘石膏板工艺,在不拆除原有内保温层和原有装饰面层的基础上,用石膏粘结一层防水石膏板,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块状保温材料的黑印问题,而且成本低廉,施工相对简单。此方法会损失部分房屋面积,所以比较适合空间宽裕、需要做内墙保温的老房子。
解决方案 2
如果需要彻底处理,可以拆除原有内墙保温层,在墙体上粘贴5厘米厚的挤塑板保温材料,再安装一层石膏板,然后按照正常墙面涂刷程序刷界面剂、刷油漆即可。但这种方式相对复杂,噪音较大,建议业主在重新装修时自行处理。
04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
膨胀玻璃微球
膨胀玻化微球颗粒采用特定化学组成的酸性火山砂,在专业电炉内加热膨胀而成,通过对温度和物料空气时间的**控制,使膨胀制品表面熔融,形成中空的玻化微球颗粒,内部为蜂窝状结构,外观呈微球状。它不仅克服了传统膨胀珍珠岩吸水率高、强度低、流动性差的特点,比聚苯乙烯颗粒和膨胀珍珠岩更具有保温、隔热、隔音等优越性能,更具有纯度高、可加工性好、防火性能好等显著特点。
膨胀玻化微珠与珍珠岩对比图
膨胀玻璃化微球颗粒堆积的外观。
膨胀玻璃化微球颗粒的显微镜照片,呈球形外观,表面光滑,无孔隙。
珍珠岩显微照片显示其形状不规则,表面有多角形刺,孔隙丰富,强度较低,吸水率较大。
◆◆
◆◆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051436277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