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
展开分类
收起分类

楼上噪音困扰:傅岳讲述睡眠受扰与邻里冲突的真实故事

2024-12-25 08:10:09

以下是付跃的账号。

“你几点睡觉?”

跑跳的声音、说话的声音、椅子被拖拽的声音、物体掉落的声音……声音此起彼伏。我睡不着,对楼上的邻居恨得咬牙切齿。

该建筑的楼层高2.8米。我爬到顶上,举起双臂,握紧拳头,用力锤击天花板。现浇的顶墙是由致密硬化的混凝土制成的,用拳头敲击它不会发出声音。当我停下来的时候,我的手慢慢开始疼痛,关节处磨掉了一大块皮肤,导致流血。一张创可贴不足以盖住手上的伤口,我又贴了一张创可贴来盖住伤口。应用后,我感到痛苦和愚蠢。

我家楼上以前住着一对老夫妇。老两口过着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他们每天看电视,偶尔下楼散步。我们一起度过了6年的安静时光。我不太注重细节,但我的睡眠质量很好。雨、风、雷都不能叫醒我。上大学的时候,男生宿舍里通常很晚都有人打电话,楼上楼下的兄弟进来拜访,一群人喊着打着游戏。环境总是很吵,但我从来没有被噪音打扰过。

2018年春天,长久以来的平静被刺耳的撞墙声打破了。原来,楼上的老人被带走和孩子们住在一起。这套建筑面积98平方米的房子被转售给一家六口,其中包括两名老人、两个孩子和一对中年夫妇。或许是因为想尽快搬进来,新邻居们夜以继日地进行装修工作。

几天后,当他们半夜还在敲锣打鼓的时候,我联系了物业公司。物业经理上楼看到他们正在组装半成品衣柜,及时制止了他们。不幸的是,它并不是每次都有效。物业公司也会向我抱怨,他们的地位比较弱,没有权力约束业主。他们最多能做的就是提醒我。

一天晚上十点多,楼上传来一声巨响,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我的头嗡嗡作响,肿胀,胸部紧绷疼痛。我实在受不了了,就拿起手机给社区业主群发了一条消息。我第一次公开批评楼上的邻居:“楼上的业主,晚上不要敲地板吵闹,这样扰民了!”

群里立刻活跃起来:“你几点睡觉?” “家里有孩子很正常”“你需要先测量一下分贝水平,以免打扰居民”“无论你想什么时候敲门”……大家都在,没有人支持我辩解噪音。当晚,我就退出了业主群。

装修噪音持续了两个月左右,楼上邻居的工程终于结束了,但生活噪音的种类其实变得更加丰富了。

一天晚上,楼上孩子们跑跳的声音带着震动的回声再次把我吵醒。我终于上楼敲响了邻居的门。邻居的奶奶打开了门。我尽可能礼貌地说:这么晚了,孩子们不应该在房子里跑来跑去。奶奶一脸无辜,摆手用浓重的徐州口音解释。我大致猜到她说的是孩子只是在家看书,不玩耍。

然而,半开的门正对着他的客厅。只见一个孩子从沙发上跳下来,另一个孩子骑着滑板车,从卧室开到客厅。

噪音困扰的人们南京网站建设,图片来源:东方IC。

认真听楼上的动静

经过那次沟通,我发现我对噪音产生了敏感性。起初,我只关心睡觉前上楼的脚步声。随着噪音种类的增多,我对桌椅被拖拽的声音、物体掉落在地板上的声音、说话声、门开合声、排水管声、甚至窗户关闭声越来越感兴趣。大家都听得一清二楚。渐渐地发展到了,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我都全神贯注地听楼上的动静,情不自禁地对噪音格外关注。有时我戴着耳机,突然感觉到楼上有脚步声,于是我会赶紧摘下耳机去捕捉和辨别楼上的噪音。有时您甚至可以通过声音判断谁在哪个房间以及他们可能在做什么。

每天早上五六点,老邻居就起床,收拾好家里的锅碗瓢盆,出去买菜,然后回家做早餐。 7点多,他们的两个孩子也起床,收拾行李去小学和幼儿园。这个时候,我也得去上班了。晚上八九点下班回来,就会听见楼上孩子们嬉戏、玩耍、投球的声音。一大早,家里的大人就走来走去,把所有的家具都拖走,打扫卫生,时而拿扫帚,时而冲洗拖把,常常一直到夜里1点。一阵喧闹过去后,我开始想,还会有更多的事情发生吗?刚才我还以为这样的事不会再发生了,可是当我快要睡着的时候,我又听到了声音。它一次又一次地让我担心,非常折磨人。本来早睡的我开始熬夜,总想等到楼上没有声音再睡觉。

就这样,我每天要到凌晨一两点才能入睡,凌晨五六点就被叫醒。我患有神经衰弱,身体虚弱,生活节奏完全被打乱。每天早上我都在想,这又是非常悲伤的一天。后来一听到噪音就会心慌,心跳明显加快,血压也升高。我平时没有高血压。那段时间检查发现我的血压可以达到100%,属于轻度高血压。

因为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噪音问题,所以我经常分心工作。本人从事金属材料进出口贸易已有十年。很多我很擅长的事情都开始出问题了,比如在客户的报价单上多加了几个零,或者加错了小数点。在过去,这样严重的错误是不可能发生的。幸好后来一切都检查清楚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每周一两次的例会,我尽量不说话,因为我的脾气越来越烦躁。以前我都会耐心沟通解决问题。当时我就怕自己一开口就和别人吵架。

下班后我不想回家。我经常在车里一坐就是一个小时。我觉得我回到家后必须面对很多麻烦。

拿了一把刀

这期间,我也多次与邻居沟通,但随着“打扰”的次数增多,对方的态度越来越恶劣,说的话也越来越难听。 “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敲我的门?” “你耳朵有问题吗?” “你没事干干嘛只听我们家的声音?” “你一定是疯了,赶紧去救治。”

我是一名销售人员,我经历过很多比这更尖锐的言语刺激。我不放在心上。言语并不能真正伤害我,但噪音造成的伤害却日日夜夜真实存在。

我也想过报警。我认识社区警察很多年了,他们也说无能为力。如果报警,他们最多只能帮助调解。日常生活中制造噪音并不违法。没有法律的规定,就没有办法限制邻居的行为。

我也想过卖掉房子。但现在如果想换同学区的房子,至少要付50万到60万元。我看了苏州的几套二手房,只看到了顶楼没有噪音的。价格可以接受的房子都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我真的很难说服自己要把现在的房子换成条件更差的二手房。

我把噪音的困扰藏在心里,不敢告诉家人。他们偶尔会听到噪音,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睡眠。恐怕他们也会像我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关注噪音。对于没有与噪音敏感作斗争的人来说,很难理解这种痛苦。他们无法理解我的行为,家庭关系也变得紧张。我的家人不允许我对邻居进行报复。家里有长辈、晚辈,不敢与人为敌。理智告诉我,购买振动筛是个坏主意,我也没有采取任何报复手段无锡网页设计,生怕激化冲突,给家人带来伤害。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到沟通协商。

一晚已经是凌晨一点了,楼上的“夜间保洁”没完没了。他们沟通了这么多次,为什么没有做出一些改进呢?我实在是又困又困,而且已经气愤至极了。我去厨房拿了把刀,打算上楼把所有吵闹的人都砍掉。当我打开门时,我在想我不能乘电梯。电梯里有监控,所以我应该走楼梯。走出十多步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做了一件蠢事,差点酿成大祸。

意识到自己的情况不正常,我搬回农村老家一段时间,远离喧闹的环境,切断敏感源。原本开车20多分钟就到了公司。在乡下生活需要一个半小时,每天往返需要三个小时。但我确实感觉自己的病情在逐渐恢复,精力也饱满了,又有力气和邻居交流了。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名侦探的“情感卡”

在做生意时,我需要了解客户的背景、经验和需求,这可以帮助我调整自己的演讲和沟通技巧。我开始像侦探一样调查楼上的邻居,询问他们留下的公共信息。我还注意询问其他邻居,亲自观察他们一家人的动向。渐渐地,我了解到他家有两个孩子,大的在读小学一年级,小的在上幼儿园。他们通常由祖父母照顾。孩子母亲每天早上8点骑自行车去地铁站,下午6点左右原路返回,初步判断她有固定工作。孩子的父亲早上9点到10点才下楼,开着一辆黑色轿车出去。晚上回家的时间不固定,但一般都是九点左右到家。推测他是开店或者做生意。

合适的接触机会很快就来了。有一次我在小区微信群里问了一些事情,他们也在群里抱怨停车位问题。我之前了解到,他们与社区保安因停车位发生冲突。他们肯定是刚到新环境,不懂规则,我就单独加了他们微信,给他们讲解如何租车位。如果他们需要了解这些信息,他们就不会怀疑我的主动做法有“不纯的目的”。

我还发现他们的孩子想去附近的公立学校,由于他们因未能成功注册而苦恼,我主动为他们提供一些经验和信息,打他们的“情感牌”。

邻居家的大人和小孩都没有在家换拖鞋的习惯。他们穿着运动鞋和皮鞋踩在木地板上,我在楼下受了很多苦。我认为让他们换上拖鞋可能会改善噪音情况。于是我对建筑结构和建筑声学做了很多学习和研究,在网上买了两双静音拖鞋,和两套包装精美的儿童水彩笔放在他家门口,并附上了一封手写的信,说是为了他。给孩子的礼物,提到了脚步声和拖鞋的关系。

第二天,这些价值200元的礼物就被退回了。对方在微信上道歉,但没有表示要给自己买拖鞋。直到2019年春节,我利用物业公司挨家挨户送祝福语的机会,请他们上楼看看。知道邻居穿上了拖鞋让我感觉好多了,这证明沟通策略正在发挥作用。

解决了大人脚步声的问题后,我制定了一个计划来纠正孩子跑跳的声音。我买了各种隔音垫样品,一一进行减震测试,最终选定了健身房常用的2厘米隔音减震垫。在赠送垫子之前我做了很多功课。我发现邻居家的孩子偶尔会到健身区玩耍,于是我花了几个周末在楼下开着遥控玩具车等他们。我认出了这两个孩子,但他们却不认得我。我假装是偶遇,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他们,一起玩了一会儿,并趁机向他们灌输“在家不能投球”的观念。孩子们对玩具车没有抵抗力,我就递给他们,他们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父母觉得不好意思,给我转了100块钱的红包。他们殊不知我的本意是提倡“互惠”,目的也初步达到了。

没过多久,我就把隔音垫送到了他家门口,说是我在家做的。我买了更多,还剩下一些。铺上隔音垫后,孩子们在垫子上玩耍就不会受伤了。对方接受了,虽然最终安装了单独购买的地垫,但我家的噪音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后来去他们家的时候,我就没有多提噪音的问题了。我只是注意,聊天,问他们吃了没有,上次谈话进行得怎么样。我能感觉到噪音逐渐减弱,彼此之间有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在城市里,头顶一两米就是邻居睡觉的床,但关系往往是冷漠的。我慢慢地将两家人的关系从城市邻居变成了乡村邻居。求助成了常有的事,而当对方再次吵闹时,我就有了顾忌,我不得不思考自己是否能辜负自己的名誉。

噪音往往会滋生冲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安静的家

整个沟通和处理噪音的过程都是我一个人做的,没有和任何人沟通。 2019年下半年,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个名为“楼上噪音”的论坛,发现原来这么多人都遇到了同样的困境。那时家里噪音不大,积累了一些“奋斗经验”,所以我想自己能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就成立了“邻里噪音联盟”,后来更名为“安静之家” 。

几年前,当我母亲患有淋巴瘤时,我在网上找到了“淋巴瘤之家”,并获得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其创始人顾鸿飞本人曾是一名淋巴瘤患者。治愈后,他全职为患者答疑解惑,帮助数十万淋巴瘤患者搭建家园。这样的人我只在《我不是药神》之类的电影里见过,没想到现实中也存在。我非常震惊。

邻里噪音也是如此。既然被我感动了,只要我还在这里,我就会继续这样做。楼上噪音最早的搜索词是从 2008 年开始的,已经存在了至少 13 年。这说明,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而是隐藏在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背后、也隐藏在法律法规真空中的长期矛盾。这是一种慢性病,我想整理一些有用的信息,与有同样“病”的人分享。

我花了近6个月的业余时间,积累了3030份有效问卷数据,采访了71名噪声受害者,走访了20余人家,制作了《邻里噪声调查报告》,对邻里噪声问题进行了系统调查。还有一项关于“住房满意度和社区噪音”的调查正在进行中。

我审阅了CNKI上的大量论文,内容都比较老。他们只能解释商品房混凝土结构冲击噪声等建筑工程问题,或者提供地震实验数据。这些文件不足以解释邻里噪音问题。我学习了一些建筑知识,也认识了大学里的一些相关学者,希望能为邻里噪音问题提供更科学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目前,通过投诉甚至报警都很难有效解决邻里噪音问题。对付他们的方法只有四种:沟通、反击、移动、忍耐。

我们的“安静之家”小组就像一个树洞。没有经历过噪音之苦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邻里噪音会引发如此多的暴力事件。为什么要使用“地板震动器”?只是吵了点而已,何必那么敏感,那么挑剔呢?平时不能和别人说的事情,在这个群里大家可以互相抱团取暖,说出来发泄。

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特别冲动,比如半夜想破门而入。在很多反噪音团体中,存在着很多非理性的声音,讨论一些报复邻居的肮脏伎俩,传播报复反击的视频,甚至鼓励冲动的人使用暴力:“如果你不把事情闹大,没有人会这么做。”会注意的。” 。

在我的群里,那些煽动群内成员犯罪、宣扬仇恨的人,我都会开除。从前有一个云南小伙子,和楼上邻居发生了冲突。他在群里脾气也不好,和很多群里的人发生争执,所以我把他踢出了群。他在微信里私下加骂我,言语难听。最近他又来找我说还好他被踢出了群。那时的他已经处于冲动和崩溃的边缘。他就像一个与人争吵的孩子。他越辩越激动。突然一个人拦住了他,他就消失了。争吵过后,我能够静下心来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安静之家”已经有五六个微信群,人来人往,“铁定的噪音问题,流水般的噪音斗士”。我们的群规最后一条是:希望大家最终都能离开所有噪音群,永不回头。

(文中付跃为化名)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051436277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